浅谈逐字逐句读《纲要》原文有感
时间:2019-10-24 11:01:03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大家普遍认为,读书的功用: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栖息心灵、可以疗愈伤痛,是借助前人或别人的人生经验来咀嚼自己人生的过程。
其实,读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神”入与共情,也即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在内容上深入了解、在情感上深度连结、在思想上同频共振的一个过程,所以说,读书也是准备做一件事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朝向目标“修桥筑路”的工作。
自6月份,院党委和支部层面陆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学原文、读原著是起步,为了带领支部党员做到第一阶段学有成效,自己在通读《纲要》全书的基础上备课,上了题为《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学习“纲要”履职尽责》的专题党课。现分享学习心得如下:
通过读书,理清全书结构脉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必读书目之一,全书除前言“指导思想”外,共分四部分十九个章节:
第一部分(一至八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根本方向、根本立场、奋斗目标、战略安排、领导力量、根本动力和本质要求等八个方面的,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第二部分(九至十三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部分(十四至十八章):阐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观、军队和国防建设、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五个内部条件,以及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部条件。
第四部分(十九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建设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科学思维能力、战略定力、问题导向、调查研究、发扬钉钉子精神等,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始至终贯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体系中。
每一个章节都系统地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最后一章,是基础也是压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就架起了一座实践认识论的桥梁,使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了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为“中国梦”的落地生根创造了条件。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员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通过读书,建立深度情感连结。
通过逐字逐句读原文,使我们普通党员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相连结,与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相连结,从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此后的付诸实践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情感积淀。正如我们在创建等级医院中运用到的PDCA循环改进一样,如果不了解PDCA的起源,不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就不可能从形式到内容拿起这样的工具来为我所用、用有所成。
通过读书,架起思想方法的桥梁。
学习与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深入实践、指导实践,如何实现理想与现实的跨越,靠的是实践去落实,而指导实际操作的就是方法论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方法论。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我们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开展大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培养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修炼定力,在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中平心静气谋事做人;坚持问题导向,我们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使工作有方向有目标;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瞄准目标干出成效;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是学习,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
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力量,需要经过两个层次的转化:首先是理论和思想的碰撞,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一个内化理论说服自己、说服别人的过程。其次就是思想和实践的碰撞,需要我们拿起经过“消化”的理论去实践。
通过读书,我们实现理论和思想的充分碰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架起思想通往实践的桥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医院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