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初心 践行使命担当
时间:2021-08-10 09:01:15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心向共产党,红心迎朝阳,迎朝阳,炉中火放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一曲《沂蒙颂》委婉细腻地诉说在那段不朽岁月里、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张张熟悉的音容在优美的旋律中愈发鲜活生动起来。
革命英雄,大义凛然。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场上,沂蒙军民勇于担当,英勇奋战,不畏强敌,不怕牺牲。面对外敌,渊子崖村民英勇战斗、用鲜血捍卫自己的家园,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规模最大、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悲壮的大青山突围战中,无数的年轻战士顾全大局选择牺牲自己,很多相爱至深的革命伴侣在血与火的战斗中永别:为了保守秘密、保护战友,不惜拼上自己及刚出生孩子性命的陈若克;与敌血战、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共产主义战士陈明、辛锐夫妻;持笔为枪,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的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惊心动魄的孟良崮战役,是小推车推出胜利的战役,军民上下团结凝聚,战士们奋勇杀敌,鲜血染红孟良崮,沂蒙人民参军参战、大力支前、无私奉献,累累弹孔诉说着沧桑,山顶丰碑印证了“兵民是胜利之本”。
沂蒙红嫂,大爱无疆。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沂蒙女性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做出一件件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带领32名妇女,在冰冷的河水里用柔弱身躯架起火线桥的李桂芳;宁愿牺牲自己亲生骨肉,仍不遗余力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革命后代的王换于;用乳汁润泽伤员枯萎生命的明德英……“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无数沂蒙女性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救治伤员,她们大爱无私,用自己能献出的一切支援革命。她们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共和国的功勋册上永远记下她们共同的名字——沂蒙红嫂。
一步步走过沂蒙山的土地,沿着习总书记的脚步拜谒革命先烈;一次次端详纪念馆中一幅幅画面,聆听一个个平凡感人的故事;一遍遍轻和悠扬朴实的沂蒙山小调,记录那段红色记忆里的赞歌,总让人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心灵震撼。是什么样的理想与信仰让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是什么样的深情与决心让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舍生忘死、破家支前?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奋斗的信念。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保家卫国、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党员和革命战士高举信仰火炬流血牺牲、奋勇向前,引导人民群众感党恩、跟党走、无私奉献、爱党爱军,用生死与共的实际行动谱写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重温那段烽火硝烟的历史,沿着先辈们用一串串血迹斑斑的脚印蹚出的道路,追寻红色初心,更加坚定对党和信仰的无限忠诚,汲取继往开来的力量,更好地珍惜今天和建设明天。与革命先辈相比,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私利不能舍弃,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力拼搏?我们应继承先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革命精神,以行动践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不辜负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铸就的崭新时代。
上一篇:血染的风采 不灭的党性 下一篇:传承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