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务 » 正文

传承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时间:2021-08-10 09:01:45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自大学三年级入党以来,“无私奉献”这个词经常会出现在各种党课、参观学习活动中,但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些向我们宣讲无私奉献的人,他们自己真的能做到无私奉献吗?

我总以为,“奉献”易行,“无私”难为。何谓“无私”?一个人要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家国情怀,才能够无一己之私利,倾其所有,从不利己专门利他?如果以“无私奉献”为标准来约束和要求党员的言行,会不会因标准过高难以实现,所以索性表面一套,背地一套?而此次为期一周的沂蒙党史学习教育给了我答案。

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红嫂们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却愿意将自家都不够吃的粮食拿出来给战士;自己家的孩子宁愿饿死也不能让战士的孩子受饿受冻。最后一口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的沂蒙人民,用一个个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故事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如果因为现阶段的自己做不到“无私奉献”,就推断其他人也做不到,甚至质疑“无私奉献”精神的弘扬和继承,这样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和鄙陋。

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如果因为标准高,少有人能够做到,就不宣传无私奉献这样珍贵且伟大的品质,转而去宣扬看似更贴近实际的“先满足个人私利,有能力了再去奉献”,那大多数人都更可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社会将会成为一个更加功利、没有人情味的冰冷世界。

如今,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的可爱的中国没有纷飞的战火,但党之所以仍然要宣传无私奉献的精神,其实并不是要我们不计报酬,纯粹奉献——相反,党和国家还给予了我们相对优厚的条件以满足有品质的生活需求——如果我们现阶段还做不到无私奉献,那就尽量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有余力的话就帮助别人一些。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提醒我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要忘,无私奉献的老区人民不能忘,若是有朝一日祖国需要我们,那么在无私奉献精神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也会传承这一伟大精神,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