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务 » 正文

学党史,做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共产党员

时间:2021-09-06 16:46:44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百年党史,处处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资政育人的宝贵财富和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

自开始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各种形式的党史教育围绕在我们的身边。记得“学习强国”上看过一个视频《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当时伴随着视频,自己一下子沉浸到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从100年前拯救四万万同胞于水火之中,到现在十四亿人民全面奔小康,灿烂的百年历史画卷、辉煌的百年述职报告娓娓道来,徐徐展开。每年我们都会写自己的述职报告,而我们党首次向全国人民交上了自己的述职报告,令人深思,使人动容。

播出就受到好评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或许是因为押中了今年的高考题再次成为网红热议,受到了更多的追捧。而“五四”运动的民主和自由之火,却真正燃烧了满清的没落和朽溃,留下了不可忘却的百年记忆。一百年前,我们听到陈寅恪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梁启超说:“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胡适说:“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前辈们的担当与信仰、自由与独立,擦亮了沉睡的中国人的双眼。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前赴后继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我认为,学党史,就是做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落实到工作中就是在保质保量地做好日常后勤保障服务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基建办、安全办、爱卫办的各项常规工作。日常事务虽然琐碎,但工作的品质则展现出一名党员安心于日常工作的踏实、温暖和力量。

前不久刚离开我们的袁隆平院士曾说:“我的毕生追求就是要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个梦想那么小,却又那么大,小到一颗秧苗和一粒米,大到十四亿人的温饱。他一辈子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在最后病重期间去到超市的第一件事也是直奔卖米的柜台看米价的行情。最后,他做到了,让14亿中国人吃饱了饭。

不仅袁隆平,还有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于敏、邓稼先、钱三强,以及现在的钟南山、吴孟超等等。他们之所以能把五千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都是因为没有把个人私利益作为唯一的追求,而是把自己的梦想和志向,与国家的命运前途和人民的迫切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以一脉相传的共产主义理想,把个体融入集体,绽放出一如革命先烈李大钊、瞿秋白等一样炫烂的生命之花。

“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为他那样的人。你爱他什么,就让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袁隆平院士喜欢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们记住袁老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粒好种子:爱岗敬业,正如袁老所说“好好吃饭,好好工作,无论在什么地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爱岗敬业”;有益于社会,正如袁老所说“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爱国爱民,正如袁老所说“如果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有了感情,才会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献一份爱心,这样你才会有欣慰感。”

通过学党史,我感受到传承了五千年绵延不息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鼓舞下,跳出“小我”的局限,把“小我”的积极主动性融进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之中,通过自己每天脚踏实地的实践,达到“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上一篇:奋进正当时      下一篇:红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