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色的起点》,铭记党之初心
时间:2022-01-10 16:29:49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读党史,正当时。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以寻找党的一大会址为切入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文件不知去向,沧海桑田,寻找“一大”旧址如同大海捞针。作者采用“T”字形结构,书的前一部分,从横向角度描述了1921年前后,中外共产党、共产党人的发展历程,解答了很多历史问题,对绝大多数参加过共产主义小组的人员,如维经斯基、马林、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都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同时还介绍了觉悟社、《新青年》等一些进步组织和杂志。后一部分则从纵向角度,描绘了中共一大代表及与一大有关的重要人物自1921年至谢世的人生轨迹。《红色的起点》让这些曾在历史书中出现的人物一个个鲜活了起来。
王尽美,多才多艺,写诗绘画演奏演讲无一不通,但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刘仁静,党的一大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1987年因车祸意外离世,也是一大代表中最后去世的一位;陈望道,精通多门外语,学识渊博,熟悉马克思主义,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辗转亡命日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重返党组织的追求,1981年,在其逝世四天后,中共中央做出决定恢复其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实现了茅盾先生的遗愿。还有从容就义绞刑架的李大钊、血染羊城的张太雷、“不惜唯我身先死”的邓恩铭、沙场捐躯的何叔衡、最终把握航向成为中国共产党舵手的毛泽东……当然这其中也有后来卖国求荣的周佛海、沦为巨奸的陈公博,但不论这些人后来经历了什么,最早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正是这些人,他们是最初的星星之火。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遥想100年前,13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救国救民相聚在上海石库门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突遭搜查,一大会议秘密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支画舫上,完成了大会议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多年以后,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红船”上的这一幕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价瑰宝,一直激励和鼓舞着全党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正如习近平同志对“红船精神”的阐述与概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在遭受近半个世纪的外来侵略及封建反动势力的压迫,我们的国人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仍有勇气与决心,与各种强大势力作斗争,直至争取到最后的胜利。如今已然山河锦绣,国泰民安,这浩浩山河长治久安,盛世中华正如故人所想。所有风雨都同舟,所有言茶不言酒,所有故地与漂游……故事里的春与秋,都在脚下这片土地找到了。
上一篇:院党委传达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下一篇:荣院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