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关工委 » 正文

独臂英雄,六十年从事传统教育矢志不移

时间:2012-11-07 10:39:57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独臂英雄,六十年从事传统教育矢志不移

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白发苍苍,爱讲革命故事的老人;在成年人眼里,是一个令人敬佩的独臂英雄,可在他看来,每天和孩子们打交道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自言心理年龄只有18岁,最希望革命传统教育“阵地”能薪火相传一代接一代。

自建阵地讲授革命传统

83岁的吴成老人就和老伴居住于滨湖区河埒街道产山社区的上严巷荣院宿舍,为了开拓自己的革命传统教育阵地,2003年他利用顶楼的“平改坡”新辟了约40平方米的阁楼,9年来自费5万多元搜集整理了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30000多件,布置创建了一间独具特色的“家庭革命传统教育室”。

站在吴成家楼下,一块块由各级部门颁发的“吴成家庭革命传统教育室”“家庭革命传统教育阵地”等“金色招牌”让整栋小楼都显得与众不同。走进位于4楼的吴成家,一股红色革命气息扑面而来,大门上贴着由无锡市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奖状,门头上贴着“党员之家”的标牌,墙上挂着毛泽东等伟人像,以及一些他和听课青少年们的合影。漫步在这个小小的展厅,感觉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弥漫着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平时喜欢嬉闹的同学们,此时也变得肃穆起来,放慢脚步,充满敬仰,细心体会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参观后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前,这些名字是那么熟悉,却又多么陌生。现在,书本上的历史就在眼前,变得如此生动而丰富。历史难忘,我要为了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0年受众400多万人次

说起自己坚持了60年,并将继续进行下去的对青少年们革命传统教育和关爱行动,吴成老人说,他是战争的幸存者,每当回忆起牺牲的战友、长眠的烈士,这些作为,正是自己作为一名战争幸存者活着的使命。

1929年生于江苏海门,15岁参加了新四军,两年后在“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负伤截去右下臂。当年“为了新中国、为了以后的孩子不再苦”,他浴血疆场,成为“独臂英雄”,从1952年担任扬州市城北中心小学校外辅导员算起,在60年的时间里,吴成老人已经先后在扬州、无锡、苏州、常州、上海等地大中小学校等向广大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5000多场,听众多达400余万人次。1957年,吴成和爱人来到无锡工作,与无锡的各大中小学校取得联系,成了这些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在离休后,吴成更是把自己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花在用于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上,先后被70多所大中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长年奔波在各个学校,与青少年座谈、通信。现在,吴成基本上每周都要专门抽出3天时间给学生们开讲座。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吴成又走进少管所、戒毒所、收教所和监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从1996年起,在无锡监狱,吴成结对了7名帮教对象,其中2名死缓、2名无期、3名有期徒刑,逢年过节,吴成都要到监狱去看看这些帮教对象,耐心帮教。至今,除2人继续服刑外,其余5人已经出狱。最让吴成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大学生因犯罪被判死缓,帮教过程中,吴成对他真心实意,将家庭住址、邮政编码、宅电号码及工作单位全部告诉了他,但对于他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老人却一次也没有问过。由于老人的耐心帮教,这个学生真心改错,立功减刑,从死缓到无期,从无期到有期,只用了15年他就回归了社会。

如今,这位学生已成立了一家拥有70余名职工的公司,资产上百万元。至今,吴成为失足青年讲课150余场次,结对帮教180人,转化效果明显的1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