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时间:2023-01-05 09:01:59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小时候学《愚公移山》,觉得愚公何其傻:想靠一铲子一铲子一奋箕一奋箕就把一座山搬走。直至现在人至不惑,才猛然发觉愚公才是真正的智者。饭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如果自己的生命课题就是要搬掉挡在门前的这座大山,还是踏踏实实、子子孙孙无穷尽地去做,才可能最终达到目标。
今年工会读书社团,总务科工会小组选读了《梦圆大地:袁隆平传》,真正地为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信念、愿景和行动力所深深感动。书作者以大量一手采访资料带我们走进一生醉心于杂交水稻的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以及在攀登科学高峰时的内心挣扎、理性光芒和科研精神,感受他一生只认真做好一件事的执着真情。时至今日,中国人见面问好的第一句话还是“吃了吗”,由此可见,吃饱饭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而袁老就在致力于让全中国人吃饱饭的道路上,从天黑走到了天亮。
当年报考大学时,袁隆平的父母希望他上中山大学学政治,他却去了西南农业大学说要学农。母亲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年少的袁隆平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摆出大道理说:“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通情达理的父母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
1973年,袁隆平攻克“三系”配套难关,有了新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1995年,第二代两系法杂交稻研制成功。2011年,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研究成功,并继续研制第四代、第五代杂交水稻。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近5年又突破每公顷16吨、17吨的目标。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仅4.61吨,而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达7.5吨,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这一组组数据背后倾注的是袁隆平一生醉心杂交水稻研究的辛勤汗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儿的“牛逼”,让焦虑内卷的现代人唯有艳羡。为什么袁隆平能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正是因为安下心来、不急不躁去做一件事的气质,现在太稀缺了。
作为有70年建院史的优抚医院,我们的服务特色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照料长期卧床的三级以上残疾军人,就是一以贯之地服务康复患者和养老的老者,以我们七十年的服务底蕴、技术沉淀和宁静致远的心态,拒绝高谈论阔,扎扎实实以匠人之赤诚,做好本职工作。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量的积累定能换来质的飞越,正是凭着这份对信仰对价值的热忱和专注,才让我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愚公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袁隆平。
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为他那样的人。你爱他什么,就让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袁隆平院士喜欢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们记住袁老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粒好种子。无论是愚公还是袁隆平,都是华夏五千年绵延不息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让我们乐于自己的岗位,踏踏实实用每一天的汗水与脚步丈量出“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的理想社会。
上一篇:游古镇 登惠山 下一篇:我院召开八届五次职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