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真情援疆 大爱无疆

时间:2020-02-17 09:26:20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三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冬天,我院李佟副院长与江苏省第九批对口支援的专家们一起,飞越3000多公里,来到美丽的新疆,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生活。走下飞机,尽管室外只有零下20多度,但他的心里却充满了热切的期待。送任会上,他也用朴实真挚的话语点燃了康仁医院全体职工的热情:“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欢迎!今后的三年,我将在与大家共同生活和工作。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一家人,让我们一起为病人做好服务,为医院的发展共同努力!”

因地制宜,引入全新管理理念

“其实没来之前,我想着自己就待三年,管理方面的事还是以这里的领导为主,自己多治好几位病人就行。但来了之后很快就发现这样不行,这里需要的不仅是专业技术,整体技术水平、专业培训、科研能力等都需要提高。”于是,李佟便请康仁医院的中层干部陪同他到各科室进行调研,并围着康仁医院从老院到新址里里外外完完整整地走了一圈。250多亩地,他走了1个多小时,一边看一边向同行人员了解医院的历史文化、医疗业务、科室设置、人员构成、基础建设等各方面情况。他用脚步丈量着康仁医院的土地,也在心里重新规划着自己今后三年的工作。

李佟觉得,要让医院实现良性循环,就要站在医院的整体考虑。他结合调研和跟大家交流的情况,为康仁医院提出了以“内涵建设、品牌建设”为方向的发展建议。以瞄准“争当伊犁州精神卫生事业的领头羊”为目标,从医疗核心制度抓起,落实“应收尽收”任务,通过健全人才队伍,强化科研教学,加强病人收治,保障医疗安全,全面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三年里,他坚定地按照这一目标持续改进,不断推进,让康仁医院的日均在院病人数从500人提升到了800余人。

专业培育,提供医疗技术援助

无论管理工作多么千头万绪,但李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说过要“治好病人”承诺。三年里,他坚持每周到门诊坐诊,专业的诊断、耐心的解答,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伊犁州内的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患有老年性精神障碍的赵老太太曾是家里人的一大心病:半夜失眠大喊、白天到处乱走,令人非常忧心。而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李佟便让她的病情大为改观:老人不仅夜里睡得安稳了,日间的情绪也基本平稳,不仅减轻了家里的照顾压力,还能帮忙做些家务。三年里,李佟因“妙手回春”收到的锦旗可以挂满一面墙。除了医治门诊病人,他还积极参与伊犁州、援疆团队、康仁医院组织的各类义诊,到各县市为精神病人进行诊断筛查,还到伊犁州直各政府部门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在自己医治病人的同时,李佟还不忘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新疆的医务人员。他不仅每周组织院内教学查房,协助病区解决疑难病例,进行规范病历书写、病情分析、诊断处理等方面的指导;还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系,开展对口支援和医教研帮扶。援疆期间,他积极联系并组织江苏的省内严重精神障碍方面的专家和权威,前往新疆为当地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自己还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继续教育班、伊犁州访惠聚大讲堂的培训讲座。三年里,李佟共组织参与州级的专业培训十余场,开展专业讲座40余场,并协助伊犁州初步构建起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级管理防治体系框架。

民族团结,开展文化结对帮扶

援疆不仅是技术的交流,也是文化的融合。三年间,李佟除了向康仁医院的医务人员传授专业知识,每周还会定期与院内结对的维吾尔族青年交流。作为一名80后的领导,李佟从不跟年轻人讲大道理,而是常用身边发生的事教导他们,用讲故事的方式跟他们讲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令人感觉十分亲切。平时,他还会自己掏钱给年轻的医护人员买专业书籍,鼓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服务技能,带给年轻人许多正能量。

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中,李佟在伊宁县结对了一个维吾尔家庭。这家共有5口人,哈木拉提夫妇和他们的3个女儿。每个月,李佟都会去看望这家人,给他们带去生活用品,有时间还会跟他们一起住上一个星期,跟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活动,跟他们讲党的新政策、新理念、新举措,跟孩子们讲中国传统文化……2019年初,哈木拉提突发脑出血,李佟得知后不仅立即联络援疆的医疗专家一起为他会诊,临走时还帮他交了1000元的住院费。这年夏天,哈木拉提的大女儿热依赛收到河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临去学校前,她还特意跑去感谢李佟,谢谢他在她考大学前给予的指导、帮助和鼓励,感谢他提供的人生规划和建议。

援助有界,大爱无疆。三年,李佟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带去的是物资,是技术,是理念;留下的是情谊,是梦想,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