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保障 > 康复医学 » 正文

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时间:2020-03-02 09:51:16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率较高的股骨近端骨折种类,且老年患者居多。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髋肌群不断退化,髋部无法承受过多的有害应力,所以遇到如平地滑倒、跌倒等较轻的伤害也会造成骨折。现阶段,治疗股骨颈骨折一般采用手术复位固定或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其中,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方法的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术后进行科学的康复护理是巩固手术效果的关键步骤。

选取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经过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20例。排出标准:①免疫等系统有重大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实验1组:患者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6.98±3.65)岁,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实验2组:患者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7.63±2.34)岁,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实验1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实验2组患者在采用康复护理法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方面的康复护理。考虑到有的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消极心理,不愿意积极面对治疗与康复;有的患者由于害怕康复训练的疼痛,可能因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拒绝配合治疗。这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如果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等情况,一定要及时疏导,多与患者沟通,给患者讲述通过康复训练成功康复的例子,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治疗。

康复护理的具体方法为:首先,在手术后要让患者平卧休养,注意良肢的摆放位置,防止其外旋或内翻。术后第一天,开始辅助患者进行足趾、踝关节的屈伸练习。术后第三天,可以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下肢,并指导患者进行自主下肢抬高的训练。术后第五天,可以指导恢复情况好的患者下床轻微活动。随着患者病情不断好转,可逐步增加康复训练时间和强度,便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注意:患者需要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不可随意增加训练难度、训练量,以免出现反效果。

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通过VAS评估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感,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分别对比两组在术后一周、一个月和半年的Harris评分,实验2组的评分均高于实验1组,证明实验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再分别对比两组在术后一周和一个月的VAS评分,实验2组均的评分均低于实验1组,证明患者疼痛感低,术后疼痛消失较快。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实验2组患者在接受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手术后,经过康复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疼痛感消失得也较快。

虽然,股骨颈骨折后进行关节置换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很多患者在关节置换术后会出现并发症,而且康复速度也较慢。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术后未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导致的。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努力消除患者对康复训练方面的疑惑,让患者在专业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康复护理,才能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对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