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保障 > 康复医学 » 正文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综合康复

时间:2020-10-13 14:57:23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心血管神经症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更年期更是该疾病高发的年龄段。其主要临床表现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典型症状,比如心悸、心慌、胸闷、气急、头晕等,但是心血管系统没有发生器质性的病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目前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但由于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会造成过度的客观检查和药物治疗,长期不愈还可能伴发精神心理问题,反复到心内科及心理科就诊,患者无法真正康复。近年来,随着心脏康复的不断发展,这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疾病已经被重视起来,虽然至今还没有心血管神经症的相关诊治指南,但这不影响心脏康复专业临床工作者的热情,现正在综合多学科力量,努力完善该疾病的综合康复方案。

迄今为止,心血管神经症的病因仍然不能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精神负担过重及人际关系紧张等造成的精神刺激也可能是一个诱因,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造成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所致。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同时调节心血管系统,长期精神刺激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过度增高,窦房结的自律性及传导性都会受抑制而引起不应期延长,还会在抑制房室结传导性的同时延长其不应期,从而在临床上发生各种心血管系统的症状。目前,心血管神经症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从病理生理学上来说,该病患者心血管系统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在诊断时特别注意要将器质性心血管病变排除在外,避免误诊发生。此类患者入院诊断时,应该进行多项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BNP、心脏彩超、胸部CT等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同时进行运动负荷试验(CPET)。CPET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金标准”,如果检查结果提示心脏功能良好,则进一步排除了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可能,还能为安全的运动治疗提供依据。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确诊后,首先应予以积极的心理疏导。这类患者,尤其是初发患者,一般心理承受能力处于较低水平,非常担心怀疑自己心血管系统出了问题,害怕随时会发生心血管意外。临床医生在对该疾病作出诊断后,应当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尽快认识到该疾病的特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不再担心害怕。

在药物治疗方面,增加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美托洛尔属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当心脏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能够对心脏β1受体起到阻断作用,进而减慢心率,降低心排量和心肌耗氧量,所以从理论上来讲,美托洛尔不仅能够降压,还能对心血管神经症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应当重视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当出现合并焦虑抑郁情绪较重或伴有记忆力减退时,可给予抗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改善睡眠治疗。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执行能力及行为能力,还会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加快动脉粥样硬化速度,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心血管神经症的恢复。目前,还推荐使用艾地苯醌改善认知功能治疗。艾地苯醌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是目前全球唯一够穿透血脑屏障来保护神经和脑代谢的药物。

心血管神经症除了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外,适度的有氧运动治疗可以使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抗焦虑和抑郁,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提高认知功能和执行能力,减少疾病复发。需要根据CPET测得的AT水平精准制定运动处方,在患者病情好转、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停止后继续进行,使其养成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上一篇:身边的感动      下一篇:你们的期望,我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