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保障 > 康复医学 » 正文

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病人康复效果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1-12-06 08:42:38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引起的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瘫痪、语言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是本病常见症状。有数据表明,偏瘫发生率约在80%左右,一旦发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等均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研究指出,脑梗死偏瘫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等并未完全丧失,在合适时机介入康复治疗,可促使其神经功能重塑、再生,因此,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康复治疗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以2018年10月~2020年期间60例脑梗死偏瘫病例样本作为观察对象,于不同时机展开康复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差异性分组,30例归入对比组: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0岁,均值数(51.5±1.4)岁;30例归入研究组: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13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0岁,均值数(52.1±1.5)岁。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偏瘫诊断指南与标准;(2)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真实;(3)知情研究内容、目的,配合有效性良好。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2)存在语言、听力以及精神等功能障碍者;(3)中途脱落及退出观察者。

康复治疗具体措施:(1)康复治疗仪,利用多功能康复治疗仪、超声脑血管治疗仪对患者肢体、脑部等进行刺激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建和提升。(2)运动康复,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进行体位、肢体、上下楼等功能训练,最后指导进行穿衣、洗漱以及吃饭等日常生活行为。(3)中医康复,穴位艾灸,指导患者处于合适体位,取足三里、三阴交以及血海等穴位进行艾灸,以皮肤潮红为最适状态,每日1次;按摩推拿,指导患者处于合适体位,采取揉法、拿法以及按法等对相关穴位进行按摩推拿,同时,指导和教会患者及家属经络拍打按摩方式,每日1次;中药热敷,取红花、桂枝、川牛膝等具有通经活络中药煎煮药液,将毛巾浸泡于药液中,拧干热敷于患肢关节部位,保持20分钟左右,每日1次。

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指标为观察分析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运动功能:治疗前两组Fugl- Meyer量表评分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均更高;康复效果:治疗前两组 NIHSS、ADL评分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生活质量:治疗后研究组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

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所占比例约在70%~80%之间,且疾病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等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同时,在精神刺激、降压过快等多种因素诱发下,也会促使发生脑梗死,增加罹患脑梗死的风险。近年来,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脑梗死发生率呈现持续进行性上升趋势,偏瘫作为疾病典型症状,脑梗死偏瘫患者数量随之增加。有报道指出,在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尽早辅以康复治疗措施,可促使梗塞脑血管再通,恢复组织血供和改善组织代谢,控制脑组织继发性损伤,最终促进康复进程。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获得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脑梗死偏瘫后初期患者神经功能并未完全调亡,通过一定刺激、治疗可再生、重建,帮助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但是,若偏瘫后时间过长才介入康复治疗,神经功能可能会大部分凋亡,即便采取康复治疗,也很难获得满意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确保治疗效果,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需遵循患者实际情况展开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综上,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期间,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取得更加卓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更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