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脑卒中患者健康指导课程和干预效果评价
时间:2016-11-01 10:29:22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病人的死亡率虽大大下降,但患者发病后会存在运动、言语功能障碍,心理或情感障碍及诸多并发症,因此脑卒中的神经功能恢复日益受到重视。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健康指导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疾病知识水平、促进患者早期参与自我护理,通过制定脑卒中患者健康指导课程的具体方案,在临床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指导课程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价如下:
选取入住我院康复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小于15分,排除伴有其他危重疾病者以及视力、语言及理解能力明显障碍的患者59人,连续组织5期课程。
提前一周贴出课程通知,由患者自愿报名。指导护士根据报名患者查阅病例,确定参加对象。每次课程安排指导护士1名,参加患者人数控制在10—12人,圆形座位就坐,课程持续时间60分钟,教学内容为音乐欣赏15分钟、知识宣教20分钟、手指操练习15分钟、交流和提问10分钟。
音乐欣赏:采用感受式音乐干预方法,现场播放一段包含图片、文字和音乐的多媒体短片。短片选用展现自然风光、运动锻炼和幸福生活的图片,绿野仙踪、青翠富贵竹等减压纯音乐,结合最炫民族风和小苹果等广为流传的广场舞音乐。由患者组成的小组成员集体欣赏并交流感受。
知识宣教:由专科护士选择与脑卒中预防和护理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宣教,讲授内容包括: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作的早期症状、脑卒中发作后的紧急处理、脑卒中的情绪管理、脑卒中的饮食管理、脑卒中的运动管理、脑卒中的血压或血糖的管理和脑卒中的随访内容。
手指操练习:编制一套手指操,包括按摩手心手背、勾指、张指、弹指、申指、抓指、按压手腕、打击掌心掌背等内容。患者采取坐位,配合指导者口令进行上肢和手—手指的运动锻炼,每个动作2拍,重复4个8拍。
交流与提问:让患者提出问题和建议,或与小组其他成员分享参与课程的感想、体会,指导护士负责回答问题并做总结发言。
健康指导课程设计均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成员之间开展交流互动,促进对疾病的认识、学习的信心和在指导护士的支持下共同解决问题。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注意,一是指导护士要提前对参与患者的健康需求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估;二是方案准备要以病人为中心,指导护士要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目标;三是指导护士是主导角色,需专科护士担任,在能调动患者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应掌握鼓励、肯定、提问等交流技巧。课程结束后,问卷结果显示患者对课程组织形式的总满意度达100%(完全满意者占94.73%,部分满意者5.26%)。患者表示在指导护士的组织下,健康指导的过程有利于患者之间以及与指导护士的交流和互动,验证了建立脑卒中健康指导课程在患者群中的适用性。
健康教育课程包括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不仅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设计了“脑卒中知识试卷”考核患者知识水平的提升,还设计“脑卒中健康指导课程的满意度问卷”收集患者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和主观评论。课程实施后,脑卒中患者的知识得分从指导前的41.12±17.8分提高到指导后的52.45±10.2分,表明该课程具有显著提高脑卒中疾病知识的知晓度;课程内容的满意度从高到底依次是手指操练习、音乐欣赏、知识宣教和交流与提问。患者表示课程中安排手指操安全、简单、易学,患者可在床旁反复练习,但训练时间仅有15分钟,练习次数太少不能完全掌握。为此,我们还将课程中知识宣教和手指操练习编入患者出院指导手册,帮助患者出院后继续练习。
实践证明,脑卒中健康指导课程经过临床试验证实,具有提高脑卒中患者知识水平的效果,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高度满意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