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护理工作 » 正文

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

时间:2016-06-01 15:57:26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作业中,风险可能会发生在各个环节。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包括医疗事故、护理纠纷、护理意外、并发症等一切可能对病人造成损害的事件。在日常工作中,护理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下几点:

一是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习惯凭印象草率事,甚至存在轻视和侥幸的心理,给护理工作带来严重隐患。二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业务素质不全面,技能操作不熟练,不熟悉专科抢救流程,缺乏应急抢救配合能力,不能先行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三是医护耦合性缺陷,医护人员在为病人诊疗活动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而产生或引发的医疗护理缺陷如医护间缺乏认同、医患间缺沟通等。四是个别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敬业精神。五是一些年轻经验少的护士、知识老化的护士、操作不规范的护士是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

有效避免护理风险,开展有预见性的护理风险干预和防范是关键重点要做到:

第一,加强预防管理,狠抓护理风险源头控制。一方面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教育,树立热爱护理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培养乐于奉献的精神,减少因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另一方面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保障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把护理干预记录,在法律指导下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第二,重视过程干预,防范护理风险行为的发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牢记五个“不可”: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存在丝毫侥幸心理;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同时,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理论技能培训,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防范医护耦合性差错,强化责任心,把好医嘱关还要加强护患沟通,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掌握沟通技巧和时机,通过对家属的评估,采用个性化沟通方式,真正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第三,实施应急管理,总结教训降低护理风险。建立护理风险应急制度:实行护理风险每周零报告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机制和处理意见,避免风险恶化升级。注重护理风险纠纷处理方式,努力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奖惩责任:落实科室和当事人责任,按后果的严重程度性质计入个人不良执业记录,护理管理部门认真做好风险纠纷案例分析总结,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四,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成效评价。通过调查问卷、护理文书抽检、不定期组织理论考试等方法评估护理文书合格率是否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是否增强等,为今后的护理质量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实施、检查和修正,为下一个周期提供更好的决策,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切实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医院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护理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是防范护理风险发生的前提;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是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环节;在发生护理纠纷时,快速反应有效干预妥善处理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零距离的温暖      下一篇:这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