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如何预防医院感染
时间:2017-04-06 16:10:04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随着现代医院的飞速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各种手术、医疗护理操作中使用的医疗仪器、物品的回收、消毒、清洗、打包、灭菌、储存、发放等重要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为能向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防止院感发生,必须加强供应室管理。
第一,培育高素质护理队伍。重视在职教育,通过院内外各种培训、定期科内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明确职责。
第二,加强硬件建设。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提高各个环节消毒灭菌的质量,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清晰,并按一定的顺序通行,确保流程合理化。
第三,加强再生物品的管理。再生物品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感染源,对再生物品的任一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一要严格物品回收。回收时当面查对物品的名称、数量、有无破损。回收物品必须使用专用工具,每天清洁消毒,并根据物品的污染程度及用途分类处理。
二要做好物品初步消毒。对使用过的物品根据污染程度分类浸泡,保证一定的消毒液浓度和浸泡时间,以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三要重视清洗质量。根据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选择合适的清洗方式,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洗涤→常水冲洗→50℃左右热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矿物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这一工作顺序,保证清洗质量。
四要严把包装质量关。各类物品在包装前后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包内物品齐全,完好无损,无污无锈。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标明品名、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确保灭菌包松紧适宜,大小重量符合规定,包布清洁无污无破损。
五要使用正确的灭菌方法。每天做好灭菌器的清洁保养工作,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正确掌握灭菌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规范灭菌物品装载,严密监测灭菌过程中的三大要素:压力、温度、时间,使用合格的饱和蒸汽,每天使用灭菌器前排空管道内冷凝水(不低于10分钟),以防湿包的产生。
六要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室内须保持环境清洁,定时消毒。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必须穿戴隔离衣帽。每批无菌包经灭菌处理完成后,应存放于无菌室内专用柜或架子上,并按灭菌先后顺序排放,登记备查。无菌物品发放使用的专用工具须每天清洁消毒。发出去及不慎掉落在地的无菌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已受污染,必须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
第四,加强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为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必须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无菌物品、操作台、工作人员的手等进行监测。
一是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每次使用前,先对锅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BD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消毒灭菌。生物测试每周进行一次,并记录备查。
二是无菌物品的监测。要定期抽样,不能有任何微生物,须确保100%合格。
三是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的监测。按常规每月进行一次,要求无菌区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不超过200cfu/c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的细菌菌落不超过5cfu/cm2。
四是使用中化学消毒液的监测。必须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测试浓度达标,保证消毒液的剂量、浓度。每月做一次抽样染菌量测试,细菌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ml且未检出致病菌为达标。
五是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每2个月进行一次,紫外线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2。紫外线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1000小时,不合格立即更换。
六是纯化水质量监测。每周进行一次,要求PH值在5—7之间,无热源反应,纯化水中矿物质监测为阴性。
实践证明,按照以上操作环节进行,可切实加强供应室的管理,有效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上一篇:开展个案护理查房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下一篇:加强学习交流 提升护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