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
时间:2020-06-02 09:49:48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脑卒中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内科疾病,其患者由于脑内动脉狭窄、闭塞而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导致脑组织损伤。脑卒中患者一般会出现偏瘫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和认知功能功能障碍,甚至劳动力丧失或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其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需要在发病早期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加快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1.6±4.2)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2.2±3.9)岁。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采取给氧、降低颅内压治疗,改善患者的脑循环,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和血糖稳定,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给予基础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围绕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恢复来展开。①运动功能恢复:患者保持仰卧位或健侧卧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翻身、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在床上进行健肢训练,重点训练躯干肌、颈肌以及肩周肌等部位,锻炼肌肉张力。加强体位改变、伸肌、关节屈伸,逐渐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床下站立、行走练习,恢复其下肢功能。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量和过度训练。②认知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谈,以此刺激患者的语言和认知功能,必要时可以运用图画、写字、手势等体态语言来刺激患者的辨认、记忆等功能。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耐心,积极鼓励患者,给予其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恢复的信心。
通过数据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状况进行3方面的比较:①日常生活能力,参考改良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分(0~100分)。②认知功能,参考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进行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的检查(0~30分)。③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护理前47.32±4.57,护理后87.06±5.24;MMSE评分(分):护理前22.04±1.42,护理后28.82±1.08;护理满意率为94.9%。
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护理前47.36±4.51,护理后66.59±5.67;MMSE评分(分):护理前21.92±1.45,护理后27.11±1.24;护理满意率为82.1%。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庭增加了极大的负担。加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改善其生理和心理状态,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早期介入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训练,可以促进细胞的再生与复活,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认知功能,加快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进度。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上一篇:这一年,我们一路走来 下一篇:“5·12”护士节——领导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