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护理工作 » 正文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1-08-16 10:34:06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主要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典型症状为肢体麻木、头晕头痛、偏瘫、吐字不清等,一旦发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恢复期间提供有效的康复护理很有必要。

选取78例就诊于我院的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53±2.53)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7.56±1.35)个月,有22例腔隙性脑梗死,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3.68±2.47)岁,病程3~11个月,平均病程(7.63±1.17)个月,P>0.05,无统计学差异,符合对比研究的原则。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及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均为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在家属陪伴下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并自愿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缺失临床资料以及中途退出研究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常规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治疗、改善微循环及保护神经功能治疗,使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炎与抗血小板聚集,给予降颅内压、吸氧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采取肢体康复锻炼。

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功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以及生活能力训练。

(1)对于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越早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其认知功能恢复得越好,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的2~3天即可进行。可以让其适应周围的环境,对周围人、地点等进行定向力训练;陪同患者看电影、玩游戏等,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每天让患者记住5张图片,并按照看见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训练记忆力;让患者进行加减法训练,从10以内的数字逐渐增加到100以内,提高计算能力。

(2)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对口语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通过手势沟通,从单音字到词语,再过渡到简单的短语、短句,逐渐恢复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3)对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早期肢体康复锻炼,锻炼强度根据患者情况,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从大关节过渡到小关节,从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当患者能够进行主动运动后,可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站立训练,逐渐在进行走路、上下楼梯等肢体锻炼。

对比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及mR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干预之前,两组患者NIHSS、Barthel及mR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显著提高,相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当患者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就容易导致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病其血肿就会快速的膨大、扩张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损害脑部功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给予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训练的康复效果,采用康复护理训练的研究组患者神经缺损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T=7.1096、5.6839,P<0.05),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T=6.3529,P<0.05),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促进患者神经受损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康复护理训练效果显著,对提高康复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