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时间:2021-09-06 16:26:17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患者病发脑卒中后机体出现躯体、语言、运动功能、精神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的症候群,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干预将对患者的心理和肢体功能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为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本研究选取我院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康复进行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日常护理,主要内容有入院宣教,保持环境整洁,按医嘱分级护理,生活规律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分析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干预。主动向患者介绍环境,消除由于医院环境造成的陌生和紧张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亲切耐心地解释和尽可能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给予偏瘫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病情,从而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与家属积极沟通,让家属多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让患者感觉很温馨。②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帮助其进行护理干预,如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常用物品放在易拿的地方等提高ADL能力指导。③健康教育指导护理干预。饮食指导: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休息、活动指导:指导体位,保持功能位,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由于脑神经功能受损,会出现记忆力、计算力减退、思维定向能力下降等情对患者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或紧张情绪,影响康复训练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发现分析组LSIA、HAMD、ADL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促使患者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和治疗,对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大帮助,有助于患者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脑卒中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卒中后抑郁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如何快速、有效、准确地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早期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症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ADL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总之,对早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抑郁程度,通过配合康复训练,加强沟通可促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