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图表与情景对话手册在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1-11-16 08:21:52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脑卒中是最容易导致成人残疾的疾病之一,所导致的失语症发生率在 20%~40%。非流畅性失语是以构音不佳、字句缓慢且破碎,病灶区涉及中央沟前皮层组织的失语症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镜像神经元系统 (MNS)的发现,以发音训练、字词训练、记忆命名训练等为主的视觉手动作训练等在临床上得以开展。但视觉手动作训练需要患者反复复习字词、重复翻找各种随机、零散的训练资料,缺乏个性化且增加时间成本,训练效率低下。为弥补视觉手动作训练的个体化不足现象,本院采用自编词汇图表与情景对话手册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以期达到系统化落实语言康复训练内容,更快地提升患者语言能力。
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干预工具:①词汇图表:根据患者家庭日常生活范围、工作环境、个人爱好及受教育程度,从《字库》(电子版)字频段选出90个常用字。依据字的具体形、音、义进行归纳,剔除与日常生活关系较远的60个汉字,剩余30个常用字,以这30个常用字进行组词,组词需要符合生活场景。②情景对话手册:依据《词汇图表》所涉及的常用的30个汉字及60个词组,依据日常生活场景特点分为家庭、工作、娱乐3个大的场景,字-词组-短句-长句-诗歌-故事的顺序,参照日常生活用语优先顺序,结合患者感兴趣的题材情况设计《情景对话手册》。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日常常见手动作训练,干预开始前为患者准确日常常见的手动作,如搓衣服、弹琴、写字等动作的视频资料,每个视频时间设置在6秒,分为动态和静态2种。观看结束后嘱患者复述1次,每个视频播放5次,患者复述5次,完成后开始下一个视频,共30个视频资料,每天进行3-5个视频学习,全部完成后,再次认读1次。观察组采用词汇图表与情景对话手册训练,干预前,准备好《词汇图表》《情景对话手册》。①词汇图表干预:每次词汇图表练习前进行构音肌锻炼、软腭抬高练习各5分钟。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依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词汇图表》中的30~40个词汇,进行口语输出训练,将词汇图表的文字内容逐一展示给患者,形成视觉刺激。每次30分钟,1次/天,5次/周,共进行8周。②情景对话手册:在安静明亮的房间内进行,患者逐页翻看《情景对话手册》,指导患者对手册的相应页面的字、词组、短句等尝试命名及朗读,当5秒内患者能够给出正确答案,进行下一页内容,如回答错误,由语言康复师加以指导,给予语音提示及发音口型训练,患者能够正确复述4次以上,进入下一页容学习。每次训练30分钟,1次/天,每周5次,共进行8周。
观察结果表明,采用词汇图表与情景对话手册干预的观察组语言功能恢复程度更高,应用图片、情景对话等图像引导,在日常手动作训练基础上进行,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视觉及听觉等多种信息刺激,患者的脑部MNS系统功能及语义记忆功能得以提升。本研究同时对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干预后CADL评分水平更高。语言交流能力通过情景对话手册的应用,由浅入深逐渐帮助患者理解言语交流的语义传达,为失语症患者的语义识别、记忆、复述、命名提供新的学习策略,并将语言情景表达及含义理解力更深刻。词汇图册与情景对话手册应用简单,其特性同样适合出院后延续护理阶段。
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恢复理论主要基于大脑神经元的可塑性,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功能代偿学说和功能重组学说。非流畅性失语症主要表现为语量少、讲话费力、发音、语调障碍及找词困难等,同时出现理解、命名、复述过程的功能障碍,造成患者出现言语表达障碍,无法清晰阐述自身想法,制约患者社会参与度及沟通能力恢复。MNS系统具有动作观察-执行匹配机制的特性。镜像神经元分布于不同脑区并构成MNS,位置在前运动皮层及前额叶皮层等,是大脑重要的语言功能区域。由于言语功能与MNS系统的关系极为密切,临床上多以手功能训练方式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日常常见手动作训练是基于MNS系统的手功能训练方式,手动作视频与静态图片相结合,具有干扰少、动作特征突出的特点,由于其制作成本低廉,已经成为临床常见干预手段。但手动作训练对自发言语、复述及命名能力的临床干预效果仍存在一定改善空间。
上一篇:保护疫情防控成果 院感防控知识再培训 下一篇:做好设备巡检 保障节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