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护理工作 » 正文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时间:2022-07-05 14:28:26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糖尿病并发症作为我国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伴有各种并发症,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的护理需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为深入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影响,选取100例年龄62—82岁的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病史在7个月至28年,平均16.54年,采用常规的慢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护理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面部表情和具体病情,在大量出汗和严重头痛或者噩梦情况下进行胰岛素和血糖的测量。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检测胰岛素血糖和检测血糖的重要性。在对胰岛素降糖治疗期间,增加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物的合理用量,特别是加强血糖的监测,尤其是凌晨3点左右,一定要观察和记录。高度重视患者临床反应及治疗对策,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做好劝导,以免加重病情。

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护理方式。熟练掌握药物药理、禁忌症、剂量数据、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必要时立即采取措施。记录每天出入量,定量复查血糖、尿糖,24小时复查尿糖定量,观察患者病情转归,定期测量患者体重。告知患者每天必须饮少量糖水,严重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两组患者在护理9个月后,临床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84%,临床护理组平均满意度为94%。护理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低血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老年慢性糖尿病患者体质虚弱,患有多种疾病,器官功能逐渐退化,机体调节功能差,新陈代谢缓慢,肾小球的蛋白质和滤过细胞功能明显下降,影响了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代谢。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还有一些如药物、饮食、运动等其他外力因素都会引发低血糖。

糖尿病属于终身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药物,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因长期患病感到心情郁闷,甚至悲观消极。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沟通交流,予以个性化心里扶持,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紧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药物治疗,让患者和家属详细了解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治疗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提醒患者严格遵守医嘱,不要擅自用药。教给患者测量血糖、注射胰岛素、低血糖的急救等方法。严密观察患者,及时评估,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血糖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综合患者身体各方面素质制定饮食营养计划,引导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用药量也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相应调整。根据患者的自身实际身体状态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锻炼的方式、强度和频率。

总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低血糖防治,提供有效的对策,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水平,缓解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症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