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8-11 08:12:28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脑卒中(CVA)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发病后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脑障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长期以来,临床方面都在研究CVA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近年来有临床研究指出,CVA的发病及病情后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患者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临床医学领域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均指出了对CVA患者开展心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本次研究筛选56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A、B两组,每组28人。对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体征监测,关注病情走向,进行用药管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在患者主观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宣教。对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着重开展心理康复护理,转变患者对CVA治疗的错误认知,引导患者情绪发展,推动治疗持续开展。具体内容如下:
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对CVA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充分了解自身过往生活习惯中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的行为并引起重视。宣教时应立足于患者的实际接受能力,考虑到患者受到CVA影响,精神和认知功能受制,先对患者进行记忆、计算等方面能力的测试,结合评估结果开展宣教。在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就宣教内容适时提问,根据患者的反馈结果获知宣教效果。
本研究中的CVA患者均是首次发病,病情发生较为突然,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也会影响患者心态。当患者意识逐步恢复后,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其因对周遭环境的恐惧导致短时间内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尤其是对于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需要在陪同下接受各项检查和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提前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与其拉近距离。应当正视患者对住院环境提出的合理需求,在可行的情况下允许家属对病房进行简单布置,提升病房的温馨感。
CV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但凭借目前的临床医疗水平尚难以治愈这类疾病,不少患者在知道治疗无望后便会自暴自弃。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引起重视,关注患者行为、言语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进行情绪引导。一方面可以将近期的检查结果与患者刚入院时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明确指出近段时间的治疗已经使病情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可以向患者介绍治疗效果较好的以往病例,使其意识到只有接受治疗才能积极干预病情,转变患者对治疗的错误认知。患者心理状态较差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病痛,因此可针对因病痛导致的不适感对症用药,减轻其对疼痛的敏感性。此外,还要做好患者的体位管理及良肢摆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在心理状态评分方面,B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低于A组;在生活质量方面,B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A组。
由此可见,心理康复护理作为转变CVA患者治疗观念、提高治疗配合度的重要方式,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负性情绪对治疗的影响,提高治疗的整体质量。
上一篇:做好战“疫”中的排雷兵 下一篇:我院召开上半年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