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科教工作 » 正文

学有所乐

时间:2016-04-05 09:37:44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下午。“走,一起听张博讲课去!”对面写病历的同事看了眼手表,便起身呼唤我。我了然,拿起笔记本,和她一起,像往常一样前往宣教室。

张博是我们对无锡同仁康复医院的康复科主师张秀花博士的尊称。从去年开始,她定期来为我们医院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做专科讲座和培训。随着笔记写得越来越多,我们和张博也越来越熟悉。在课上,有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直接提问,课后也可以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她咨询,她都会耐心同我们讨论并一一解答。

我们有些医生并不是康复专业出身,所以张博去年的课程主要是针对一些基础理论的介绍。随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今年她将讲课的重点也慢慢转移到了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贪多嚼不烂,张博安排的课程内容针对性都很强,会把各项康复评定的内容分成若干章节,每节课重点讲解一部分。从评定的目标、适应对象、评定方法到评定结果的意义,每一项内容都力求详尽,以便我们更好掌握,更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每次上课前,我们会把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拍成视频,上传给“班长”,“班长”在课前把作业集中传到电脑上。张博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视频,和大家一起观看并讨论作业的完成情况。大家坐在一起互相介绍视频中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评定结果。由于有些康复评定的内容很多,需要分两三节课依次完成,因此作业视频里会出现一些熟面孔。每当这时,张博便打趣道:“这个病人很眼熟嘛,看来是你们病区的第一男主角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既活跃了气氛,又加深了对这节课的印象。

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生动、有趣,也让我们对康复医学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更高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这个“做作业”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为工作增添了内涵,也让我们收获了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大家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愈发高涨。

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不多的年轻医生,能够在自己的专业学科上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真的让我感到很幸运。虽然在工作之余需要在专业学习上花更多时间,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让我们的业务水平有了实实在在的进步,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医院对医务人员技术培训的重视,为此,我下定决心,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为病患提供更专业、有效的康复治疗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