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抑郁
时间:2015-10-15 10:19:00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进入21世纪,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逐年上升。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6个主要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伴有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质量尤其精神生活的要求日益丰富,老年人抑郁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老年人抑郁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65岁以后才发病;另一种是成年后发病,在老年期复发的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情绪低落不太明显,不一定能很好表达,见到朋友和熟人时常常掩饰自己,强装笑脸;二是兴趣索然,精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老了,没有用了”;三是躯体不适诉求较多,如胸闷、心慌、头昏、头痛、乏力、尿频、全身烧灼感、失眠等;四是认知功能损害较青壮年人更为明显,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理解思维能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等,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将明显增加老年性痴呆风险。
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在生理功能上有明显差异,新陈代谢下降、胃肠蠕动减少、胃酸分泌下降、肝血流减少、解毒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下降等因素,导致老年抑郁症在治疗过程中风险更大,疗效也相应下降。有资料显示,老年抑郁症治疗的有效率仅为50%。所以,老年人一旦得了抑郁症,一定要尽早治疗,而且要到专业医疗机构,不要相信迷信和秘方。
与治疗成人抑郁症相比,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较大的不同。首先,抗抑郁药物起始剂量是成人剂量的一半,原因是老年人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肝脏解毒功能减弱,容易引起药物蓄积;其次,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三环类药物,因为三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反应较大,另外由于老年人伴发躯体疾病较多,服药种类也多,要多考虑使用药物相互作用较小的抗抑郁药,才能避免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第三,由于老年抑郁症治疗率较低,加上抑郁症高复发性的特点,所以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即使病情好转,治疗也要维持比较长时间,至少要两年,否则容易复发,有部分患者甚至要终身维持治疗;第四,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在轻度抑郁症和重性抑郁症恢复期,使用心理治疗效果较好;第五,镇静安眠药使用要谨慎,长期使用镇静安眠药容易引起依赖性和认知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