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医务工作 » 正文

用行动实现医患和谐

时间:2016-03-14 09:34:26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上有这么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紧张的医患关系,甚至肢体冲突,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时代的发展对当代医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如今的患者在就医时,需求的已不仅仅是康复。人生病的时候,往往是情感最脆弱、最敏感的时候,心中会有种种顾虑和担忧。这时,人文关怀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尊重患者,重视患者的情感需求,拥有主动服务意识,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医务工作者的语言和行为不仅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更能增强他们对社会及他人的信心。或许对医务工作者来说,眼前的病患只是工作中遇上的无数个病例之一;但对患者来说,医生和护士却是百分百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患者对于医疗技术的过高期望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让医疗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及冲突。

某次,一位家属怒气冲冲地冲进办公室,一推开门,便就一些与医疗关系不大的问题大声质问起来。这时,我非常佩服我们的徐护士长,因为不管这位家属如何提高声线,她总是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话语应答。大约10分钟过后,家属不再拉长着脸,而是说:“谢谢你们为我们家的病人着想。”

平时的科室查房与工作中,主任和同事间也都有着良好的氛围。即使是医院特聘外院专家进行教学查房,我们也都会事先向每一位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征得他们同意,然后再进行查体、评估以及示教。形象地来说,我们也是“师生关系”。没错,病人用疼痛和疾病教会我们敬畏生命,也让我们丰富阅历,提高技能,对于这些特殊的“老师”,我们当然要怀着感恩之心来尊重。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有些病人或家属会运用检索工具查找信息,甚至反驳我们:“大夫你看,网上可不是这么说的啊!”曾经遇到一位病人,他有一个孝顺的女儿,为了陪父亲看病,女儿特地从网上搜了许多资料,来向我咨询。当时,我与她一起探讨了老人目前的身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交流沟通,最终我们就医疗方案达成了共识。学习型的病人彻底颠覆了传统单项教育式的医患关系,也成了我们提高技术水平的动力。

被病人及家属误解时,我们也会难过;看到某些对医护工作者的负面新闻时,我们也会气愤;薪水与付出不成正比,我们也难免疑惑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但医护的职业之路上,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艰辛更有成就。病人得到救治,会激励我们不再迷惘,继续怀揣着医学的理想,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实现医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