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超声检查漏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的探讨
时间:2016-07-08 14:42:43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甲状腺癌在临床极为常见,较晚期时常常因转移而丧失手术时机,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超声检查是临床上甲状腺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如何降低甲状腺癌患者超声检查诊断的漏误诊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收集我院在2011年至2014年间收治的甲状腺癌超声检查漏误诊的患者27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在22-76岁之间,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5岁。所有患者在门诊或者住院期间均作超声检查,有24例为病理学诊断结果,另外3例是发现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灶而患者拒绝进一步作病理学检查,排除其他部位原发肿瘤而推定为甲状腺癌。经过分析发现,甲状腺癌B超检查漏误诊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良性、恶性病变共存是导致甲状腺癌B超检查漏误诊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对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结节型的甲状腺肿及腺瘤均有可能出现恶变,但此类患者在临床症状上并没有较高的特异性,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临床医生可能会因对患者病情掌握得不清楚而导致误诊。关键是有时医生检查出患者有比较明显的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时,可能会忽视甲状腺癌的存在,这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对恶性征象认识不足是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癌超声检查误诊的原因。实际操作中,有些临床医生会忽视颈部淋巴结的检查,超声检查诊断医生在进行甲状腺检查时不深入,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发现患者的早期甲状腺癌,极大延误了患者的治疗。
第三,超声检查过程中检查手法不熟练也是导致漏误诊的另一个原因。尤其是初学者在检查过程中,扫描切面不连贯,在甲状腺边缘检查时一扫而过,尤其在病灶较小,位置隐匿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漏诊的情况。
第四,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没有较好地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对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判定有偏差,也是导致漏误诊的因素之一。
目前,超声检查是基层医院对甲状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在检查过程中,详细辨识病灶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晰,内部是否有钙化,钙化的大小、形态至关重要。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而言,甲状腺结节内出现不伴彗尾征的点状砂砾样、针尖样、颗粒状形态的微钙化,则高度提示为甲状腺癌。另外,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检查也很重要,如果能发现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者大小在正常范围内,但数目较多;或者淋巴门饱满,则对于一些尚未形成明显肿物的甲状腺癌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些出现细胞学明显改变,临床还没有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最大限度为甲状腺癌患者争取手术时间、争取生存时间是很重要的。虽然超声检查在临床上有着一定的假阳性率以及假阴性率,但是检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熟练掌握基本功,对年轻同志放手不放眼,按照相关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及时更新老旧设备,就能不断降低甲状腺癌超声检查的漏误诊率。这些措施在临床上也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从而使甲状腺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上一篇:虞美人 下一篇:慢性盆腔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