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时间:2016-10-12 09:00:01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宽QRS波心动过速(WRT)是指心电图上QRS波群宽度不小于120ms,频率大于100bpm,节律基本规则的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及早正确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急诊抢救治疗。
现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3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55岁。其中,冠心病16例(急性心急梗死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预激综合征5例。
患者接诊后均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分析再结合临床,必要时进行电生理检查。32例患者均有连续3个以上宽QRS波群,最长持续100min,其心电图特点:一是每分钟心率134—215次,平均为165±53次;二是心律规整26例,心律不整6例(房颤);三是QRS宽度为128—162(平均133±25)ms;四是V1导联呈CRBBB型13例,V1导联呈CLBBB型8例,不确定型11例。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
WRT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本组32例QRS时限均大于120ms。室性心动过速22例,占72%;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占28%。与Steinman等报道的宽QRS波心动过速中以室性心动过速最多见的结论一致。
室性心动过速(占WRT的70%—80%)是QRS增宽型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室上性心动过速QRS增宽的原因有伴功能性固定性束支、分支阻滞;伴预激;伴非特异性QRS增宽(如药物、电解质、心室肥大等)。本组32例病人均在以上所述范围内。一般认为既往无心脏病史而反复发作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特别是年轻人多提示为室上速或预激综合征;而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特别是发生在心梗后,则首先考虑为室速。
刺激迷走神经是室速与室上速鉴别诊断的一种常用方法。压迫颈动脉窦能终止部分室上速,而室速对此无反应,或仅能暂时减慢心室率。此外,由于心室率减慢,从而显现被掩盖的P波,有助于确定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
腺苷对终止室上速有效,而对室速无效。ATP、异搏定终止心动过速史者,提示为室上速或特发性室速。室上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者,QRS时限小于140ms;当心动过速呈RBBB者,QRS时限大于140ms;呈LBBB者,QRS时限大于160ms,尤其是窦性心律时,QRS时限正常者多为室速。若有房室分离,则是诊断为室速的有利证据,此外,心室夺获、房室不等比例传导和融合波都强烈提示为室速。
只单纯依靠心电图诊断标准,无法全面分析临床资料。简单根据QRS增宽型心动过速发作时呈RBBB图形,而将室速误诊为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WPW合并房颤,主要原因是对其特点认识不足,缺乏发作前心电图佐证,未能仔细寻找发作时QRS波、起始部的“∆”波及不规则R-R间期中的“P”波。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速,因无严重症状及血液动力学障碍易误诊为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
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的心电图极为相似,但它们的治疗与预后均不相同。应用时应注意,任一鉴别要点均有局限性和例外,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鉴别困难者,应按VT处理,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尽快进行电复律。
上一篇:专业授课助力学生学有所成 下一篇:我院规范开展残情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