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话养生
时间:2017-09-04 08:15:38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今年的夏天,无锡城可着实“火热”了一把。持续的高温,让不少老年人纷纷中招,出现中暑。还好,立秋后的几场大雨一下子缓解了酷暑的煎熬。那么,入秋后,老人们该怎样养生呢?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变大,首先在饮食上要注意祛暑、清热,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比如芝麻、糯米、蜂蜜、枇杷、乳制品。老年人如果患有糖尿病,则要注意蜂蜜量不宜过多;肠胃功能不好的话,糯米可适量少吃。平时可多吃豆制品,少吃油腻的、刺激性较大的食物。虽然夏天已过,但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还是应当多吃蔬菜、水果来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比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可食用西瓜、梨、香蕉等。需要提醒的是:大量瓜果的摄入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过多。
由于老年人对秋天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弱,因此更应重视预防秋季多燥。立秋后,气候基本都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初秋的“秋老虎”天气更是容易令人心情烦躁,所以老年人也要积极预防“情绪中暑”。
随着秋雨的降临,立秋之后的湿度逐渐增加,食物、衣物也易发生霉变。食用霉变食物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等,易发生霉变的食物主要有肉鱼蛋奶和水果类。因此在食用前,一定要确认食物是否变质,在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千万不要因为“爱惜粮食”,而引发身体不适。
需防“空调病”。现在病房的空调依旧开放,立秋后早晚偏凉,老年人抵抗力差,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泻、腰肩疼痛等症状。建议病房空调开放的时间不宜过长,早晚可开通风或除湿,这样既能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如有需要,还可适当喝一点姜茶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