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提高认识
时间:2019-01-15 14:19:14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这段时间我院紧紧围绕“解放思想”主题展开了专题大讨论,大家的发言让我深有启发,让我意识到解放思想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只有冲破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禁锢,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助推医院的发展。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相关要求后,我也联系自身岗位,谈一谈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必须拒绝慵懒。 “懒惰”是一种习惯,当每天重复着同样工作的时候,人就容易产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前段时间,在听张嘉玮的研究生汇报时,他提到“刚去学校的时候,对研究生的生活不适应,感觉强度大。但是当你处在那种环境当中了,各种任务或者压力,会迫使你去适应那种状态”。让我联想到自己在北京进修期间,从最先的恐惧到后来慢慢习惯的过程。一开始恐惧是因为最初什么都不会,遇到的病例没见过、腰穿不会、呼吸机不会调……后来通过看书学习,一样样慢慢掌握了,便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都能接受到新鲜的知识。回到单位以后,每天接触的患者相对固定,看书的热情又慢慢消退了。现在,想要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就要有追求和动力。一是要向身边的同志多学习,优秀的人都还在努力进步,自己没理由不学习。就拿学英语来说,以前觉得自己底子差、学不会,但现在下载了学习APP,有时间就看看,虽然不能全记住,但是总比浪费时间好,相信总有一天会用得到。二是努力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医疗工作离不开实践,实践永无止境,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及时进行转变和更新。然而,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实践的机会,对于现有的患者结构应当设法作出调整,让患者流动起来,通过实践促进学习,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解放思想必须增强责任心。医患是与疾病抗争的共同体,所以医生应当不断拉近与患者的情感距离。即便不能做到“视患者如父母”,至少应该设身处地体谅患者的痛苦与难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第一条“首诊负责制”就要求我们不得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心理,对于医生哪怕是百分之一的缺憾,对患者及其家庭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因此责任心永远是医疗安全的核心。记得一次值夜班,有位患者出现窒息,幸好抢救得及时顺利,患者得以转危为安。对我们来说,只是尽了身为医者的责任,做好了本职工作,但对患者和家属来讲,挽救的却是一条生命乃至整个家庭。
解放思想必须顾全大局。医院现在非常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职工创造了很多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只有见多才能识广,只有听过、见过,才能想到、做到。这两年,医院连续申请到了市级课题项目,在科研方面有了突破,全体医务人员都应尽己所能、不遗余力地投入和支持这项工作。只有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才能培育出一支技术精湛、学术一流的卫生人才队伍,满足新形势新发展的工作需求。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是要做到思想的彻底解放,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在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充分发挥每位同志的职能和作用,克服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认识,扎实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完成好各项任务,为医院的全面发展添砖加瓦,为优抚工作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上一篇:仁心仁术 大爱荣军 下一篇:人性化管理在老年健康体检流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