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医务工作 » 正文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感动

时间:2020-10-13 15:02:22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提到“救死扶伤”,人们就会想到“性命所系,生死相托”的医生;一说“白衣天使”,脑海中就会浮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护士;而药师,却没有给人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虽然看起来只是按处方发药,但药师在医疗工作中其实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药房窗口的药剂师,我深知和谐的医患关系依赖于良好顺畅的沟通,因此,我对每位患者都坚持“请”字当头,“您”字当先,尤其是面对年龄大的患者,我会面带微笑称呼一声“老伯”或者“阿姨”,并提高声音,耐心反复告知药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如何保存等等。

养护院住着一位王老师,经常会来门诊开药。因为年事已高,眼睛耳朵都不好,每次都会让我们大声告诉她开了多少药、怎么用,再把医保卡上的余额用大字体写在发票上。每次她来,我们都会尽量满足她的要求。现在王老师已经和我们成了熟人,有时来门诊还会拍拍我们的手说:“今天你又值班呀?”我们也会主动和她打招呼。看着老人的笑脸,我们心里暖暖的。

在我们全体药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有时并不是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记得有一天值班,一位病人因不了解特种病处方只能开一月用量的规定,取药时大发雷霆,说我们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难为他们这些家远、行动不便的老年慢性病人,还骂了很多脏话。我耐心向他解释了政策规定的内容,但病人仍然喋喋不休,我只好一声不响任由他说,但眼泪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等病人骂累了走了,同事便安慰我说:“年纪大的人说话比较直,加上身患疾病,心里着急就会发脾气,并非针对你。”我突然意识到:是啊!人生了病,情绪是容易激动。面对着病人,如果换位思考,多从病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在服务上更加周到细致、在态度上更加耐心主动,也许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了。

就这样,我继续着每天“一天3次、一次2片”的工作。这简短的几个字包含着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作为药师,我们也许默默无闻,但我们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把好最后一关,在点点滴滴的琐碎中体会着平凡,体现着奉献,收获着平凡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