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医务工作 » 正文

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的影像分析

时间:2021-01-21 14:08:14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大面积脑梗塞是指脑动脉主干完全性闭塞所引发的大脑半球部分脑组织缺血。它起病快,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发生几率高,死亡率高达41.7%。大面积脑梗塞发病机制复杂,对机体危害大。局部脑组织缺血后,随之诱发代谢障碍,引发炎性反应,致使自由基损伤问题发生,严重的可威胁患者生命。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常存在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问题,治疗相对困难。引发大面积脑梗塞常见因素以脑血栓与脑栓塞两种为主,除此之外,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同时存在高血压问题,脑血管极易受到损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诱发大面积脑梗塞。

头颅CT检查是临床用于评估患者病情,评估血肿情况的主要方法,是疾病治疗的主要参考依据。

观察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包块1d内和1~7d。研究发现,随着大面积脑梗塞病程的延长,头颅CT检查结果低密度征、高密度征、脑水肿征、中线偏移及出血现象逐渐明显。1d内,大面积的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平扫多没有明确的低密度区。仔细观察,常可发现患侧脑沟变浅或闭塞的征象。患侧壳核与岛叶之间的界限模糊,岛带征呈阳性改变。18%的患者CT检查结果呈现低密度征,16%的患者呈现高密度征,20%的患者呈现脑水肿征,35%的患者提示中线偏移。1~7d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头颅CT检查结果与1d内检查结果对比,在低密度征、高密度征、脑水肿征、中线偏移及出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85.5%的患者CT检查结果呈现低密度征,8%的患者呈现高密度征,75%的患者呈现脑水肿征,5.5%的患者提示中线偏移,11.5%的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提示病情进展,需及时制定方案加以治疗。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根据征象的不同,头颅CT的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存在脑水肿征象的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存在脑回变平、脑沟变窄的现象,部分患者存在脑沟消失问题。存在高密度征象的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侧裂池中存在高密度血管影。低密度征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存在皮髓质边缘、界面模糊的问题。存在出血征象的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脑室位置或脑梗塞位置存在出血现象。

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的影像学表现不同。根据征象的不同,头颅CT的特点各不相同,应参考CT检查结果,通过观察患者不同阶段头颅CT的影像学特点进行预防评估,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