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医务工作 » 正文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清LP-PLA2及神经功能相关性

时间:2022-11-01 13:47:29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表明,不稳定斑块脱落可导致血管阻塞,进而引发脑梗死。目前临床中尚缺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进行评估的特异性标志物。相关研究表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神经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临床中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清LP-PLA2及神经功能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故通过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清LP-PLA2及神经功能相关性。

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61~85岁,平均(71.09±9.23)岁。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稳定性斑块共有49例(59.76%)、不稳定性斑块共有33例(40.24%),提示不稳定性斑块占比较高,需引起临床医护人员注意。

研究结果表明,不稳性斑块组患者合并高血脂症占比、有脑梗死家族史占比、斑块积分、CRP、血清LP-PLA2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积分、血清LP-PLA2、神经功能评分均是影响肝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提示斑块积分、血清LP-PLA2及神经功能评分均为影响肝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临床中需逐一对各项因素进行防控。

血清LP-PLA2水平升高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所介导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将斑块的胶原基质、纤维帽等成分降解,致使斑块破裂,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ROC分析显示,血清LP-PLA2、神经功能评分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性斑块进行预测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51.42 ng/mL、12.13分,AUC分别为0.842、0.830,提示血清LP-PLA2、神经功能评分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预测价值较高。血清LP-PLA2为一种丝氨酸脂酶,是磷脂酶A2超家族中的医院,是非钙离子依赖性的活性磷脂酶,其在成熟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合成、分泌,相关研究表明,血清LP-PLA2能够与LDL-C相结合,催化炎性物质的产生,所产生的炎性物质可作用于动脉粥硬化炎性反应的各阶段,促进斑块的形成,并可引发斑块破裂,硬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神经功能评分是临床中常用于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的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

综上所述,血清LP-PLA2、神经功能评分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性斑块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