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医务工作 » 正文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时间:2022-11-01 13:50:35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还记得1995年,我刚来荣院工作,当年我才满20岁。

第一次来院参观完回家的那个晚上,我哭得很伤心。那时的荣院,走廊里黑咕隆咚,斑驳的红色木质窗棂带着锈迹斑斑的插销,风一吹哐哐作响;墙壁上满目翘皮的绿色油漆,人走过时都能掉下两片来。放射科陈列着那种先要戴一会儿暗适应专用红眼镜,再进入暗室穿上厚重的铅背心,和病人一起吃射线的最老式的透视机(那会儿我们学校的教学透视机已经有铅玻璃隔断,能在明视环境下操作了)。目之所及,将年轻人天真而美好的憧憬一片片击碎。

但当我真正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心里莫名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后来当我慢慢沉下心来,便感受到了荣院特有的气息,就像一盘悠悠燃起的沉香,厚重而有韵味,倔强且有张力,渐渐我和它成长为了一体。

在放射科,我摸爬滚打了13年,在比较老旧的设备上顺利开展了难度较大的诸如颈椎五位拍摄、食道吞钡、全消化道造影、钡灌肠等检查项目。由于当时的摄片机老旧,照射野的灯光是坏的,看不到投射下来的十字线,要靠对位对线打角度等盲拍手段,才能把小小的枢椎齿突显示在木塞一样大的上下颚之间。要是入暗室洗片,发现拍不到位,还要重来,非常考验人。后来,随着胃肠机的更新引进,又开展了子宫输卵管造影、双肾输尿管造影、与外院合作的介入放射治疗等项目。我不断把所学知识积极实践到工作中去,现在回忆起来都是从医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2008年,刚刚通过放射主治医师职称考试,院领导又给了我一次挑战的机会——外出进修并重新组建超声科。当时医院没有CT,没有磁共振,之前很多的造影项目也被日新月异的其他检查手段所代替,学科建设上遇到了瓶颈。能有机会接触超声医学对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21世纪初,彩超等技术发展非常快,虽然同属影像专业,但靠的是手法和解剖学三维空间概念,图像和放射完全不一样,如同跨入了新的学科领域。记得进修学习的第一个月,我眼皮足足跳了一个月,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满足。在8个月的进修时间里,我一边学习一边通过了彩超CDFI大型设备上岗证的考试。

2010年,我院结束了委托医疗。在后来的5年时间里,我独挑大梁,把原有超声科的检查项目从单一的腹部超声全面扩展到小器官包括甲乳超声、体表器官,阴道彩超,颈部、四肢血管多普勒超声等。2019年,我再次携超声科团队外出进修,为医院新开展起了心脏超声检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7年来,我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和壮大,见证了医院成长的坎坷和辉煌。如今的荣院,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耸立的病房大楼,园林式的舒适环境,影像科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一名面对病人茫然不知所措的小医生,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感恩每一位曾经给予我帮助的人。医疗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着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对新时代肩负着荣院梦的年轻医师们来说,更要执着坚持,要锲而不舍地奋斗,要敢于突破和创新,珍惜各种规培、进修的机会和平台。我们相信,在经历过坚持和奋斗之后,定会有一片灯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