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的疗效评估价值
时间:2022-11-17 10:40:47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骨关节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主要指靠近关节的骨头部位出现损伤,多数是由骨折引起的。骨关节损伤的特点主要包括关节部位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临床拍片检查鉴别受损情况,根据骨质损伤程度来选择是用保守的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还是手术治疗。但是经手术治疗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后遗症,最常见的是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骨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预后。为此,探讨康复治疗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估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我院骨与关节康复科接受治疗的45例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包括石膏外固定、抗感染治疗等。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方案:①热疗法:若患处关节特别僵硬,可实施敷蜡、浸蜡等热疗法手段,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②电疗法:若患处关节有肿胀情况,且未安装金属内固定物时,可实施超短波电疗,每日1次,每次15分钟左右。③运动疗法:患者伤情稳定后,实施被动和主动抗阻活动训练,采用关节松动手法活动患处关节,手法力度适当,主动运动法可利用运动器材进行,加强关节活动力度,注意训练强度和时间,每日1~2次。④生活疗法:鼓励患者在患病关节有所好转后进行日常锻炼,例如自行穿衣、洗漱、用餐等,锻炼生活自理能力。⑤推拿治疗法:对患处实施揉、捏等操作,主要选取伏兔、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点、推等操作;弹拔患者肌腱粘连位置,后施力按摩患处肌肉和周围关节,缓解不适症状。每日1 次,每次30分钟左右,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合理调整力度。⑥心理疗法: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患者会产生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安慰、鼓励患者,并告知治疗方式和注意事项,积极细心解答疑问,使其正确认知自身疾病,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骨关节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关节突然向身体一侧活动,超过正常活动范围,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撕裂伤;还会导致关节部位韧带或关节囊的起止点部位出现撕脱性的骨折,如果出现的暴力比较大,还可能引起关节部位的骨折,从而引起关节软骨面的损伤,这些情况通称为关节的损伤。患者一旦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功能受限的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做出明确诊断,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骨关节损伤恢复期患者会存在一定的身体功能缺失,多数人可以自行恢复,但少数人需要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和功能练习,才能恢复所缺失的功能,并预防并发症。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康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以及言语功能训练等,可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此外,实施治疗前,康复治疗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完善的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本次研究通过热疗法、电疗法、运动疗法、生活疗法、推拿疗法和心理疗法对患者开展全方位的康复治疗,有效了减轻患者患处僵硬肿胀的情况,避免肌肉萎缩,进一步加快愈合速度,真正达到了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在孟晓源在康复治疗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的临床探讨中和本研究中均显示,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康复治疗应用于骨关节损伤可起到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骨关节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行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应用。
上一篇:规范内镜室建设 助力医疗业务发展 下一篇: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工作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