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工作 > 医务工作 » 正文

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治疗的恢复效果观察

时间:2023-07-12 09:56:36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髋关节置换术为骨科常用治疗技术,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骨折、髋骨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手术治疗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于功能性恢复及潜在并发症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将84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术后结合临床医师建议指导患者早期肢体活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在病房内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出院前指导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进行运动锻炼。

观察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

(1)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仪器设备选择Myo Trac生物反馈装置,频率10~50Hz,模式设置自动触发刺激。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短暂休息后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训练,确保生物反馈装置显示的电波幅度超过基线水平,用反馈系统进行1次电刺激,辅助患者完成动作。直抬腿时记录最大波幅,将其视为后续起点电刺激,重复训练。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共进行6周。

(2)阶段性康复训练:第一阶段(术后回到病房),足部向下肢方向挤压按摩。患者苏醒后指导其足趾自由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第二阶段(术后3天内),足底被动训练,缓解肢体肿胀等不适感,髋关节活动范围控制40°内,后逐渐扩大活动范围。活动过程患肢足尖向上,预防脱位。第三阶段(术后3天~1周),肢体外展训练,护理人员以手部阻力放置到患肢膝关节外,指导患者髋关节外展训练,到达各角度后停留数秒后恢复,继续向其他角度外展。第四阶段(术后1周~2周),应用步行器进行站立与行走训练,逐渐过度到助行器辅助行走、独立行走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周期较长,且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及愈合不良等可能,因此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及远期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阶段性康复训练较为常用,术后结合不同阶段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选择适合锻炼方式,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不断增加训练项目及训练量,确保康复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及髋关节功能。

与常规康复训练对比,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患者髋关节功能及下肢功能恢复效果更为显著,日常活动功能恢复质量也较高。其中,阶段性康复训练与传统康复训练相比更科学性和个性化,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渐进性锻炼,避免早期过度训练形成负面作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针对皮肤与关节刺激,经激发中枢突触传递冲动,恢复大脑皮层功能,强化身体控制能力;同时经主动运动及打开受损神经传导通道,提升骨骼肌自主神经信号控制能力,均可达到促进肢体及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上一篇:打击欺诈骗保 维护基金安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