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职工园地 » 正文

甘当医院发展的“绿叶”

时间:2015-05-11 08:27:50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修剪整齐的绿树、宽阔笔直的道路、整洁舒适的诊室、精美可口的饭菜、清晰畅通的电话……这些看似平常的后勤服务就像医院发展的背景,当一切正常运行时很容易被忽略,很少有人会想起那些在“寻常”背后默默奉献的人。

也许,你曾见过他们忙碌的身影,看到过他们真诚的微笑,听到过他们说“您好”、“谢谢”。或许是因为平凡,或许是缺少交流,对他们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他们总是以一个群体的形象出现在服务对象面前,总是以“某某师傅”的符号出现在服务的第一线。其实,他们也拥有自己的“荣院梦”。

维修班是总务科最忙的班组。作为维修组的领头人,顾金头同志在工作中总是一马当先冲在前。不管是水电木汽、中央空调、电梯还是医疗设备,只要出现问题,他总能第一时间到现场,自己能修的赶紧修,不能修的迅速联系维保单位上门。“闲话少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练练”,这就是我们以技术见长的顾班长。

爱卫办的王敏健同志,同时还身兼医院行政仓库和集体宿舍的管理工作。随着医院的发展,各种办公用品的领用量不断增大,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往返于各个仓库之间。“今天早上跑了8趟了,哈哈哈……”一说起来,他总是乐呵呵的。集体宿舍也有忙不完的事,“王主任,领工作服!”“钥匙丢了!”“空调不制冷了!”“有线电视坏了!” ……这就是后勤队伍里最受年轻护士和治疗师们“追捧”的王敏健同志。

管道工顾惠德师傅得了胆囊炎,要开刀做手术了!这几天大家都很担心。可周五早上的科务会,顾师傅竟然来了!“咦?顾师傅你不是住院了吗?”大家关切地问。“下周二才做手术,躺在医院里干等着实在无聊,我就回来上班了……”这就是明年就要退休,却依然身体力行的顾惠德师傅。

我院门诊楼、行政楼、休养病区、集体宿舍安装着一百多台“超龄”服役十年以上的老空调,夏冬两季的高频率维修考验着维修班的朱复炎师傅。作为一线的空调检修人员,朱师傅总是随叫随到,无论寒冬腊月、夏日炎炎,甚至休息日,一有情况,一个电话他就来了。虽然已经是退休返聘的老师傅了,但是朱师傅依旧会认真钻研业务,遇到不熟悉的故障问题,他会戴上老花镜,自己上网学习。这就是我们的空调“守护神”朱师傅。

“全年计划采购17次,总额118857.80元,临时紧急采购约100次,总额约20000元。”这是采购员唐书海师傅2014年个人述职里的内容。风里来,雨里去,急需物资、紧急维修用品的采购,他随派随走。不是大型物品,他一般都不派公车。自从2012年负责采购工作以来,他已经换了三辆电动车,比质论价一趟趟地跑,从未听过他一句报怨。这就是唐书海师傅,人称后勤岗位上的“老革命”。

医院安全办设在总务科,负责人是科里最年轻的葛骏康同志,后勤岗位上唯一一名正宗的大学生。说起来,安全办就他“光杆司令”一个人,但他就是在师傅们的带领下,扎扎实实一点一滴成长起来的。他家离单位比较远,但不管休息日还是晚上,有事只要一个电话。“没事,我来!”绝不耽误,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他还兼着全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全院的医疗用房、门面房、设备、家具、电器等一本帐,他心里最清楚。这就是总务科最年轻的党员葛骏康同志。

在医院的后勤岗位上,像这样可亲可敬的师傅们比比皆是。无论寒冬腊月、炎热酷暑,无论狂风肆虐、大雨滂沱,为了让残疾军人安心休养,为了让患者静心康复,为了让职工全心工作,他们心中想的是怎样把服务对象安全地送达目的地;想的是如何烹制饭菜,让职工和患者吃得营养,吃得经济;想的是还有哪里水龙头、灯管、电话坏了,需要尽快修复;想的是今天还有哪件工作没完成,明天一上班就做……这就是我们的后勤职工,一群普普通通、朴实憨厚的师傅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在岗位上默默践行着属于自己纯朴的“荣院梦”。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谨以此献给后勤岗位上辛勤劳作的师傅们!

 

 

上一篇:      下一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