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医生”
时间:2015-05-11 08:52:10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还记得来时的那个炎炎夏日,转眼已是春暖花开。我到医院工作已半年多,渐渐从初来时的“菜鸟”慢慢成长为病人口中的“医生”。虽然只是一个称呼,但对我而言,意义却是不凡。
如今医疗行业在很多人眼中,也被看作是服务行业的一种。因为从表面上看来,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的目标一样,都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让服务对象满意。不同的是医疗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疾病患者。他们有的饱受病痛折磨,有的甚至是生命垂危。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或是挽救生命,我们作为医生应当竭尽全力为患者提供帮扶和救助,而这项服务的特殊性,是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所以,医疗服务其实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服务行业。“白衣天使”、“上帝之手”这些称呼并不是医生的代名词,而是在医生解决了医学难题、拯救了生命、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之后收获的赞誉。“谢谢医生!”在这一声“医生”里,饱含的是感激和信任的情义。
通过媒体,我们了解到社会上也同时存在一些不为病患着想、只为一己私利的医生。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身为同行的我不免对这些人感到失望。他们怎能如此轻视“医生”这个职业,低估了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真正价值?他们丢弃了脊梁,成为了一心求利、背弃理想的蝼蚁。“怎么会有这种医生?”这一声“医生”表达的是不满和唾弃的愤义。
当你叫“waiter”的时候,可能只是需要一杯水;当你叫“司机师傅”的时候,或许只是需要巴士多等你几秒钟;而一声“医生”的呼唤,往往代表着求生的欲望。这种需要是急切而强烈的,是时间上不容许滞后、品质上不容忍折扣的,这和其他服务类行业是完全不同的。无奈的是,虽然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但是医生本人并不是神。“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特鲁多的名言给了医学最客观和冷静的评价。医生应该是怀着去治愈的目标以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只是受客观条件和自身技术的限制,难免会有遗憾。即便如此,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只要不放弃,医学一定能解决越来越多的生命难题。我们做不了万能的神,可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更多的生命奇迹。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年轻医生,我除了在日常的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也会在收获经验后时时反思和警醒自己。我认为,做一名医生不仅需要树立职业目标,更需要坚守道德底线。我的宣言是——不做蝼蚁也不做神,只为担得起一声“医生”!
上一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下一篇:一位退伍军人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