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创造和谐的源泉
时间:2016-07-14 08:37:03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的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的华丽,而是在于它的公民素养,即人民所受的教育。只有百姓见识卓著与品德高尚,才是国家真正的富强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培根曾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古人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作为13多亿人中的一员,为什么有些人举手投足都能成为他人的榜样,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甚至如过街老鼠一般呢?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个人品德修养。
其实,优雅和礼貌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从内心深处,我们每一个人都乐于欣赏这样的美。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即使没有获得大成就,但仍然可以赢得尊重,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人格魅力的力量。我们祖先将修身作为其他一切德行的基础,也说明了只有好的德行才能为国家、社会、家庭的和谐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只有每一个人注重培养良好的品格,才能换来社会的整体发展。
执业医师这个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追求医疗技术的精良,而且面对每位患者都要有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员,担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因此,身为一名医生,更应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
古往今来,多少先贤用他们的切身实践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医德。唐朝“药王”孙思邈说:“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国际友人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高度赞扬:“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如果能真正做到以道德为准绳,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必能得到患者与家属的理解与认可。
道德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道德是一面明镜,修正我们身上的瑕疵;让我们共同点亮明灯,擦亮明镜,携手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